太仓市沙溪镇白云幼教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校务公开  党工团之窗  教育科研  安全保健  各园简介 
教育科研
 计划总结 
 规章制度 
 课题管理 
 科研信息 
 校本培训 
通知公告 更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在研:基于儿童视角的季节性班本探究课程的开发研究>>研讨活动>>正文
5月课题研究记录
2024-06-27 11:27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基于儿童视角的季节性班本探究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课题类别

微型课题

立项编号

W2023043

出席对象

教研组教师

地点

白云三楼会议室

时间

2024510

研究主题

“幼儿发起的活动”自然资源班本课程案例优化

所要解决问题

⒈分享班本课程案例,了解教师们在开展活动时的观察、支持的情况。

⒉教师们针对分享的班本活动案例,分享自己的收获。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㈠分享:“幼儿发起的活动”的案例文本分享——了解教师的课程观

*职初教师分享现阶段的课程故事文本(时间8分钟左右)

    小四班课程案例:遇见萝卜(陆心雨)

雨:起源是孩子吃饭的时候说到不喜欢吃萝卜。《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教学要生活化,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观察活动,使他们体验发现的乐趣。”为了引导孩子去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在老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让孩子们与萝卜来了一场亲密接触。围绕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探讨。我们通过一节科学活动带领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萝卜。对萝卜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孩子们对萝卜的关注度更高了,生出了探索萝卜结构的想法。接下来还开展了种萝卜、腌萝卜、品尝萝卜等活动。

中四班课程案例:花花世界(张龚瑶)

张龚瑶:“花花世界”缘起于一次晨间体锻。小朋友们在进行体锻时,萌萌和程蹲在小亭子旁边,我走过去问道:“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啊?”她歪着小脑袋,皱着眉毛指着一朵紫红的花说道:“老师,这是什么花啊?”有的小朋友被她的话吸引过来,大家围绕着这些花也观察了起来。有的说道:“它的味道淡淡的。”有的说道:“它的花瓣中间是黑色。”我好奇地蹲下里仔细看了看,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花,于是我们决定拍下照片,回到教室再继续研究。

小朋友们对“花”越来越充满好奇了,他们会积极的运用感官去探索周围有趣的事情。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生活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贯彻《纲要》精神,我们以生活中最常见的“花”为主题。希望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花”,让幼儿在了解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收获快乐,因此生成我们课程故事《花花世界》。

㈡优化案例——优化教师在课程中的支持策略

课程故事“石榴丰收啦”分享学习

思考:和现有的课程故事相比,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朱:有关键经验。

陈:还有一个后记。

赵:后记分为幼儿发展、教师角色定位、师幼互动和《指南》链接。

包:和《指南》的链接是我们缺失的。

杜:框架可以用,可以学。

*案例撰写的框架

活动背景(分两段:第一段白描、第二段思考即活动预设线索)

缘起:第一段:(重点:幼儿兴趣需要、核心探究点)可用白描的方式描述幼儿的动作、语言;第二段:撰写可行路径

活动脉络图(基于前期互动)

经验脉络

主题目标(从《指南》摘录,到活动嵌入)

活动实施途径

活动与经验链接(可重点学习)

每周计划

教学活动设计

*“石榴丰收啦”活动解读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反思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反应,反思幼儿如何回应同伴)

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反思材料投放、环境支持等对儿童的影响,反思教师是否促进、支持、拓展儿童的思维)

从师幼互动的角度

与《指南》的链接

陈:这两个课程有哪些地方可以做优化?

陈:先翻指南,进行目标预设,然后一步步梳理,实施脉络清晰,活动和目标进行链接,进行班本活动的时候有备课。

夏:增加一起老师预设的路径,和孩子的兴趣结合。

蕊:加一些核心经验和脉络图。

陈:增加后记,老师的分析。

燕:称一称,初步的感知数。“比较”也可以的。

沈:和角色游戏相结合,卖萝卜、切萝卜、烧萝卜。

孙:在实例和说明里要加入老师自己的思考。

陆:是整个活动结束以后老师的思考。

蒋:再关注一下师幼互动。分了观察、教师介入、提问等。

2.围绕上阶段的价值判断,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策略(等一等、推一把)

梳理共识:

日常观察记录的优化——有目的地观察,捕捉儿童思维的亮点

①白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客观描述儿童的动作和语言,观察儿童的语言和行为细节)

②推测儿童行为背后的目的(关注“儿童是如何思考的”分析儿童表现和反应)

③对儿童的兴趣做价值判断(挖掘兴趣背后蕴藏的教育价值,挑选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内容)





梳理探究问题,顺应儿童的思维历程

①回顾经验,清晰儿童已知的(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②展开对话,掌握儿童想知道的(运用适宜的方式引出幼儿的想法)

③聚焦问题,串联儿童探究行动(探究脉络,有教师的预设)

记录过程信息,探寻儿童的思维足迹

①1+N(“1”是思维导图呈现探究问题,“N”儿童思考、学习的过程)

②班级会议(儿童基于问题进行分享交流、教师给予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提升)

③立体多维展示(各种形式表征)

开展反思评价,解读幼儿的思维过程

同上活动解读



物化成果

班本课程案例继续优化(文本、PPT、视频)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沙溪镇白云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