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回顾: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培养小班幼儿安全意识时所采取的教育措施较为单一,通常以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建立安全规则、说教的方式让幼儿记忆安全知识,建立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内容与形式较为死板,幼儿对缺乏兴趣。绘本教育是幼儿园教学常用方式之一,但在绘本投放的过程中教师偏重于结合既定课程主题选择绘本内容,安全教育种类的绘本数量较少,教师对绘本的解读不够深入,难以充分利用绘本资源延申安全教育活动,因此本文关注绘本资源的利用,希望在实践探索中发现以绘本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安全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分享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朱:在前期的经验调查以及安全意识评估中发现,班级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有少部分幼儿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大部分幼儿只知道马路上有红绿灯,但不知其具体含义,幼儿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 陆:小班孩子他们的思维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眼见为实的情景。对于“危险”、“安全”这类抽象词汇,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对他们说“不要爬高,很危险”效果甚微,一味的“不可以”的禁令他们不愿意倾听。 杨: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看看、摸摸、尝尝。这是他们学习的方式。 强烈的探索欲会让他们忽略潜在的危险。插座的小孔、厨房的按钮、窗外的风景,都可能成为他们探索的目标,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卿: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行为,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有趣的动作。他们可能会模仿动画片里的打斗、模仿爸爸使用工具、模仿大孩子从高处跳下,但他们只模仿了动作的表象,却不具备相应的风险判断和控制能力。 二、提炼依托安全教育绘本开展安全教育的实际策略 蒋:《红绿灯变变变》画面简单易懂,适宜放至阅读区供小班幼儿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看一看主人公是谁,说一说红灯的时候汽车们在做什么,绿灯亮起又有了哪些变化呢,鼓励孩子们创编故事:还有谁会来到这条马路上呢?会它能够安全过马路马?也许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自主阅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在阅读前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让孩子们带着思考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效果,在自主阅读与交流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发现安全过马路的好方法。除了纸质绘本的阅读,还可以增加数字化阅读,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幼儿与绘本的互动,利用阅读软件,支持幼儿多次反复阅读,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安全认识的提高。 周:绘本《奇妙的斑马线》创设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斑马改造森林马路”情境,可以节选其中的片段画面,依托绘本情境设计、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安全过马路。 教案节选: 1.在情境中,安全穿过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小区路口。 “马上就到小区啦!”播放(急刹车音效,小兔子与青蛙妈妈的对话:“青蛙妈妈您没事儿吧?真对不起!”青蛙妈妈生气地说:“太危险了,差点出事!”) 师:小区里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斑马线,好危险,这该怎么走呢? “小斑马:从小妈妈就说我们斑马的花纹最醒目,如果把它画到最醒目的地方,小动物们都走斑马线,这样就安全了!” 总结:在小区里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走,穿马路的时候停下来要左右看,没有车的时候快速通过(一停二看三通过)。 沈: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喵喵骑手送外卖为主要情境,依托绘本故事画面,设计路上偶遇“事故”的情节,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中,渲染出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吸引孩子们对“过马路”的兴趣,在模拟情境中观察、识别马路危险,遵守交通规则、约束违规行为,感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保护自身交通安全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