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进阶阅读,提升教师观察理论水平 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的契机,共同探讨和实践“读什么”“怎么读”“怎样运用理论助推实践”等,结合教研实际问题或者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建立“叠层对应阅读”模式,根据教师的发展水平,以教龄叠层的方式组建阅读小组,并根据不同教师的兴趣和需要梳理出“基础必读+提升选读”的阅读书单。阅读小组既有个人阅读的分享,也有集体阅读的研讨,大家围绕某个或者某几个问题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有提升、有分享、有研讨的进阶式阅读,借助阅读活动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水平。 二、深化教研内容,提升教研效度,促进师幼发展。 本学期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审研实调”的形式,围绕“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深入实施教研活动。以共同体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确定教研方向,以真实现场、真实问题,作为研讨与实践的内容,以问题的解决以及师幼发展情况审视教研的成效。依据组内教师的共识问题,细化每一次的研讨内容与问题解决项目,通过观察—分析—研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交流—实践—探讨—再实践研的循环方式开展持续性沉浸式教研,提升教研活力与效度,促进师幼发展。 三、探索多元教研模式,强化教研实效性。 幼儿园教研不仅应注重对教师的全面引导,探索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讨、对话模式,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更要注重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引领,拓宽教研活动类型,以多元化的教研形式,力求体现教育的真实性、研究的朴实性,增强教研实效性。 ⒈专业引领教研模式 以专家指导、骨干引领与教师教学实践结合的教研模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实地指导、专题讲座等,帮助教师更新教研理念,指引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⒉同伴互助教研模式 发挥组内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互助作用,与青年教师帮扶结对教研,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 计划教研与临时教研相结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课程审议、组内教研、环境创设等为契机,进行集中探讨、观摩学习,改变教师个体思维的局限性,提高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让教研活动变得更加有趣与高效,达到互助共赢的教育成果。 集体教研与个别指导结合,随时随地随问题展开教研,鼓励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进行提炼、提升,共同商讨有效解决问题,共性问题集中研讨、个例现象个别指导。 ⒊反思与提升教研模式 案例分析。组织教师进行优秀观察案例的分析研讨,发掘课程实施、师幼互动等有效策略,帮助教师实现成员间实践经验的交流、碰撞、反思和重建,从而提升教师的观察、反思、指导能力。 观摩交流。定期观摩研讨学习交流,读书交流、资源交流、课程交流、心得交流等,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交流模式。 反思提升。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及时书写读书新的、观察案例及课程反思,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反思总结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