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系列教研活动中,教研一组围绕户外游戏观察的有效性,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剖析、量表构建、现场观摩与实践反思,逐步深化了对“观察-分析-支持”闭环的理解与应用。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观察记录案例,并在支持策略上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成果,推动教研成果真正落地指导日常实践,本次教研聚焦于案例优化与策略凝练。旨在通过案例展示、交叉互评与深度研讨,对前期生成的《户外游戏观察有效性评价指标(试行)》及支持策略进行迭代升级,最终形成通俗易懂、步骤具体的《户外游戏观察有效性策略》集,为教师优化户外游戏组织与指导提供实用工具,因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首先,进行理论学习《幼儿园户外与自然游戏》第四章“开放性材料---在户外与自然游戏中使用自然材料”。
冯春芳老师围绕“开放性材料在户外游戏中的运用?”对概念进行解读;紧接着我们进行案例展示:教师自愿或分组推荐代表,依托收集的案例、故事、视频片段等进行分享(每人/组限时8-10分钟)。分享需清晰呈现:观察背景(场地、幼儿、游戏主题)、关键观察点(白描记录)及分析(链接发展、兴趣、需求)采取的支持策略及依据、幼儿的回应与学习效果、教师的反思;我们再者组级互评与优化:采用“1+1”模式(1点亮点/启发 + 1点优化建议)进行组内交叉互评。主持人引导讨论共性问题,聚焦:案例中“观察-分析-支持”的闭环是否清晰、有效?支持策略是否基于观察分析?是否具体、可操作?效果如何?案例细节(如描述、分析、策略表述)如何优化更能体现“有效性”?分享教师记录反馈意见,明确案例优化方向。
最后布置阶段任务:
根据互评反馈,优化本人分享的案例细节。结合今日研讨形成的《户外游戏观察有效性策略(初稿)》要点,反思并调整自己之前撰写的观察记录及相关支持策略描述。将优化后的案例文档(含观察记录、支持策略、反思)上传至指定云盘文件夹。
本次的研修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的实践教研,教师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游戏区的自然资源,从教师观念、幼儿兴趣等方面更好地感受从材料出发进行教研

